電影「現在,很想見你」提出一個難解的習題。我的學生告訴我,按照日文的原意,電影的片名應該翻成「現在,我要去見你」,我相信這才是作者市川拓司的企圖心,幸福其實是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當下選擇,對,就是現在,我要向你走去。
巧和澪因相愛而結合,並生下兒子佑司,佑司六歲的時候,澪因病去世了,留下巧和佑司相依為命,澪留給佑司一本繪本,告訴他媽媽即將前往亞凱布星,她對父子說:「在下一個雨季來臨時,我會回來看看你們二人怎樣過日子。」
一年後的雨季裡,澪真的回來了,她像紫陽花一樣隨雨而來,隨雨而逝,和巧、佑司共渡六個星期的美好時光。在雨季結束之前,澪意外的發現真相,原來她在20歲的時候發生一場車禍,昏迷中跨越時空,與九年後的先生和兒子相遇,她看見自己幸福的未來,但也知道自己28歲將會死亡。
在20歲的時空裡醒來,澪面臨宿命的掙扎,如果她按著既定的人生往前走,將無法避免青春早逝,除非她選擇不同的路,迴避這個命定的人生,但是她內在的聲音卻對自己說:
「既然遇見了你們,我就無法帶著這份回憶去過另一種人生。我要讓我和你的孩子降臨在這個世界,然後帶著這些幸福時光的回憶,笑著離開。
所以現在,我下定了決心,笑著,去見你。」
其實,時光旅行只是作者為了創造「宿命與選擇」兩難的小小詭計,市川拓司真正要說的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,澪在跨越時空的六個星期中,和巧及佑司共渡一個雨季,她確信這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幸福,所以她說:「如果沒有遇見你,我會嫁給別人,過不同的人生嗎?不過我不要這樣的人生,因為我看過跟你共度的未來,我想選擇遇上你,跟你結婚,然後生下佑司,這才是我要的人生。雖然很短暫,可是我想選擇與心愛的你們共度人生。」
所以「現在,我要去見你」不只是選擇,而是對宿命的自我超越,因為她了解生命有盡頭,幸福卻是那樣可遇不可求,所以就是現在,我要珍惜當下。
我的學生,13歲的七年級女生,理所當然的說:「活的久活的短都會死,幸福當然比較重要,是我,也會做同樣的選擇。」我為她單純的勇氣和智慧喝采,並想起法國片「蝴蝶」,老爺爺和小女孩上山去找稀有品種的蝴蝶「依莎貝拉」,老爺爺告訴小女孩依莎貝拉只能活三天三夜,小女孩說:「這麼短。」老爺爺回答:「三天三夜,這也是一生。」
我們要一個漫長卻計較的人生,或者雖然短暫卻刻骨銘心的人生呢?
如果命定的人生可以從中詮釋意義,對於無法預見的未來,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。傑出的創作者總能看見我們淺見所無法到達的角落,就像鏡中的世界,我們以為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,其實在相反的影像中有我們的角度盲點。
市川拓司運用對比讓我們看見這種迷思,澪的命運是她主動的選擇,巧與佑司卻以為自己才是原罪。
佑司說:「媽媽對不起,是我害死你的嗎?」
澪回答:「沒這回事,媽媽的死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。你是媽媽充滿期待生下來的小孩,爸爸和媽媽是為了要見到你而相遇、結合,你為媽媽帶來幸福。」
巧也對澪說:「對不起,我沒能為你帶來幸福。」
澪卻說:「我很幸福,一直都很幸福。我的幸福是你給我的,能在你身邊就是我最大的幸福。」
我們的原鄉是別人的他鄉,我們用自以為是的方式對待別人,卻期待別人用我們滿意的方式對待我們,這是我們主觀,別人又何嚐不是如此主觀,這些是非,沒有公道,只有超越,用同理超越我們的主觀。
時光旅行的故事似乎總是告訴我們,生命中的每一條路型態都一樣,免不了悲歡離合,免不了愛恨情愁,不同的是看待它的方式,原來宿命不是認命,而是選擇,選擇什麼該放手,選擇什麼該是我們用心的去追求。
所以現在,你要去見誰?
留言列表